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首页学术墙

第十四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在南京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04-29     阅读次数:     字体:【

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江苏省力学学会、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委会、河海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14)暨庆祝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成立40周年“计算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于2025年4月18日-20日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主任章青教授和河海大学郑金海校长担任大会主席,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邬萱同志和江苏省力学学会计算力学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计算力学与工程安全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黄丹教授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1.jpg

本届学术会议恰逢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成立40周年,作为江苏省科协指导下“科创江苏”系列活动之一,大会聚集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27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610多名计算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庄茁、涂善东、韩旭、吴锤结等十多名国内外院士、国家重大人才计划获得者莅临会议。

大会开幕式于4月19日上午隆重举行,河海大学郑金海校长致欢迎辞,国际计算力学学会副主席、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庄茁教授,大会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崔俊芝院士,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委会主任郭旭院士,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郭小明教授,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崔吉胜分别致辞,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夏军到会讲话。大会主席、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主任章青介绍会议筹备情况。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钱向东教授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江苏省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委会主任黄丹教授主持。

本届会议共安排了5个大会报告,分别是:清华大学庄茁教授的《AI赋能CAE计算分析软件及应用》、大连理工大学郭旭院士的《“数智时代的智算CAE软件-思考与实践》、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院士的《亦步亦趋的计算与实验科学——小试样力学测试技术进展》、大连理工大学吴锤结教授的《周培源理性湍流建模理论基础再探究——可压缩湍流的多尺度普适湍流模式和统一算法LMS研究》、河北工业大学韩旭教授的《复杂型面数智化力学设计与制造》。超过290位代表围绕“计算力学与工程”的主题在分组交流会上作了精彩报告。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观看了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成立40周年纪念视频,大会为南方计算力学卓越贡献奖和突出贡献奖颁奖。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同期,政产学研合作专场研讨活动成功举行。北京龙核华清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知愚科技有限公司、博菱(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人才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南京机电等12家企业参加交流活动。来自重庆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6位专家,以及中航工业集团、云翼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3位代表交流发言。专家们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企业代表则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挑战,双方积极互动,寻求合作契机与解决方案。聚焦新理论、新模型与新方法,支撑江苏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多尺度多场耦合、材料优化设计与机器学习,赋能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重大领域技术突破;深化高性能计算与自主CAE 软件研发,助力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强链补链”,加速产学研协同创新与“1650”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

8.jpg

计算力学与工程安全研究团队积极参与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十余位研究生围绕“计算力学与工程”主题,聚焦计算力学新理论与方法(Peridynamics, MD, SPH, FEM, NOM, Coupled methods)、(热-力-电-磁,流-固)多场耦合与复杂损伤破坏(冲击、侵彻、爆炸与防护)问题仿真、数据驱动计算力学及应用(水利土木、海洋、能源、国防工程)、智慧工程、新材料和新结构(压电材料和器件、功能梯度材料、复合材料与结构等)等方向,充分展示了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

9.jpg10.jpg

11.jpg12.jpg

13.jpg14.jpg

15.jpg16.jpg

17.jpg18.jpg

此外,本次会议的志愿者均来自于计算力学与工程安全研究团队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会议筹备和举办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从前期策划、会务协调、现场执行到会议收尾,全程参与,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服务热情,确保了大会每一个环节的顺畅运行,为国内外与会专家提供了专业、高效的会务支持,展现了团队高度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赢得了与会专家和代表们的一致赞誉。

19.jpg

本次会议通过大会报告、特邀报告、邀请报告、分组交流、优秀报告评选、政产学研专场、产业对接合作及产品展示等形式,为近年来计算力学成果展示、交流合作、产业对接和激发创新提供了平台,对加快我国计算力学领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2025年学术活动3月速览
下一篇:团队成果荣获江苏省力学科技一等奖